AI时代设计人才如何塑造“新角色”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教育理念,注重跨领域的融合,把握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规律、新模式,相继举办了“向多样的世界提问(2021年)”和“万物互依(2022年)”两届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则围绕“新_角色”的大会主题和“AI时代的艺术设计与学科跨界”的核心议题,叩问未来,激荡新思,立足AI变局的时代拐点,重新解构全球艺术设计教育的传统模式,在技术变革的时代浪潮下探寻艺术设计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间持续互动和发展的新策略,为全球艺术设计和学科跨界的范式革新积蓄力量。事实上,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人们已经目睹了其两面性,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和创造力带来的便利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意的生产者。另一方面,相关领域也面临着低端设计创意岗位的消失所带来的危机感。那么,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当怎样塑造自己的新角色,以引领深度的审美体验和广度的创新设计?“我们需要思考,在未来艺术设计领域中,从人机共学到人机共创,将如何塑造新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思维。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深感未来设计的真正力量,不仅仅在于创造美的形式,更在于背后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这些能力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世界。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工具乃至整个学习研究的范式都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表示,AI将极大赋能未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不仅牢牢地掌握艺术与设计的基础能力,更能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自如地穿梭,将科技的最新成果融入创意的过程,驱动未来设计的进步与创新。希望在AI的加持下,艺术设计能够孵化出新时代的创新和美学,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新设计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以“生成式AI时代的绘画艺术”为题谈到,AI图像生成器并不能保证每一次的创作都是高质量的,是人类作为评判者在不断地改进它。“AI图像生成器是绘画艺术的对手还是助手?这取决于人类如何培养自己,我们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培养技巧,而要更多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生成式AI时代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简析了可视媒体计算的骨干网络与深度学习框架,他说:“视觉信息在维度上的提升,对大模型的设计、训练和推理都带来了挑战,需要探索新的骨干网络和训练优化算法;深度学习时代的计算可视媒体需要算法、数据、算力以及框架协同发力;希望我国第一个由高校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能为各位老师、同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中国方案,让大家多一种选择。”东京大学教授河口洋一郎在“遗传算法带来的新‘涌现’可能”的发言中,提及了一个关键词——“自组织化”,即今后的艺术是艺术自己有规律地生成一个组织化的体系。“我期待的人工智能中的元宇宙,不是说只是通过深度学习来创造一个无规律的世界,而是像这样在计算机中生成所谓的全新的组织架构。”河口洋一郎说。从实践社区到实践生态,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戈登·赫仕诠释了AI时代的“新角色”,即以设计为主导的创新,“以设计为主导的创新是一种依赖他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协作实践。不仅仅是人类、生物或自然现象等,技术实体(或行为者)也需要作为参与者考虑进来。”戈登·赫仕提出,设计需要广泛的协作和反思、启发和彼此尊重,需要更多地强调社会学的作用,通过技术和社会层面的组织创造共同发明。在共创过程中,设计师创造性使用新兴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以人机协作范式进行全局重塑,在信息物理系统与数智服务的融合共生中不断自我更新,为建立共同享有和相互成就的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谈及设计中的AI,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关道文认为,人工智能的力量不在于生成图像或者项目的成品,而在于作为同伴、助手,以寻求更好的结果。设计的落脚点应该在设计的价值创造,在多方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过程中作为设计师的角色在转变,需要意识到设计师只是这个共创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产出者,而AI只是辅助工具,不是驱动因素,背后的操守还是人。美国杜克大学计算媒介、艺术与文化涌现实验室主任比尔·希曼表示:“我们要如何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到他们自己的声音,勇于探索大千世界的知识,关注周围世界,不断地研究和阅读,和他人高水平合作,成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有道德的人——这是我长期的教学目标。”显然,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根本是要靠改革靠创新。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副局长范绪锋看来,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时代,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新环境,充分利用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AI深度介入和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全流程,改进教育评价标准与方式,进一步丰富拓展美育的内涵、形式和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艺术设计范式的双升级。与此同时,在以人工智能促进艺术教育变革创新的进程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十分重要。此次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相关主题设计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凝聚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共识与合力,在大数据、大模型、大设计的新语境下共同探讨和推进未来智能时代美育发展的新样式、新格局,为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2024年1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AI时代设计人才如何塑造“新角色”》

↓ ↓ ↓ ↓ ↓ ↓ ↓ ↓ ↓

责编:陈陈

关于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