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百答、递送水果、做成假肢、模仿医生进行超声诊断……9月20日开幕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多款机器人成为展厅亮点,吸引众人目光。
“小江小江,请给我递一个橙子。”
这位“小江”正是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简称“江淮中心”)带来的“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60公斤、全身拥有38个主动自由度、续航时间超过2个小时。只见“小江”面前摆放着数个橙子,听到指令几秒后,“小江”伸出左手,抓取到桌子上的橙子,将其缓缓递到右手,再由右手递送到发出指令者的手上。
▲“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
九派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启江二号”主要布局在工业和居家场景,比如工厂物流搬运、物体抓取等精细化操作,目前处于小试阶段。据介绍,与江淮中心7月19日发布的安徽本土研发首款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相比,“启江二号”具有更可靠的指挥中枢、更大的臂手操作空间、更拟人的行走步态、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其背后的江淮中心,是安徽省委批准设立、省部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培育智能关键部组件、人形机器人、高机动无人机、智能测评等重点产业化方向。
“启江二号”不远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带来的仿生灵巧手和便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这都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世武教授团队的成果。
张世武教授团队成员王腾达介绍,“手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一颗明珠,人手是人体最灵活的运动器官之一,具有23个自由度。”他进一步解释道,“当前市面上的灵巧手依靠电动驱动关节弯曲,目前灵巧手内部空间狭小,难以集成大量或大型的驱动模块,因此降低了灵巧手的自由度和负载能力。解决的方法之一是设计更小、输出力矩更大的驱动电机,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设计新驱动办法,替代这些驱动模块。”
▲仿生灵巧手。
张世武教授团队研制的仿生灵巧手,是由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的19自由度灵巧手,手部重量仅为220克,约为正常人手的一半重量。“目前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灵巧手的运动,我们正在研究通过肌电信号控制。”未来,这一产品有望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
▲便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便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则通过集成形状记忆合金(SMA)人工肌肉、仿生传感和交互系统,开发了便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仅重0.49千克。它形似一个“手套”,戴在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手上,有望帮助患者精细动作康复和辅助生活。
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它采用先进的7轴机械臂,通过航天级精准控制,精确复现医生手法。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许多地方缺乏专业的超声领域医生,如果在乡村布局这样一套远程超声机器人,上级的专家医生只需要携带医生端,连接笔记本电脑,就可远程操作患者端的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远程超声检查,同时在笔记本上看到实时的超声影像,完成诊断。”这一类产品将有效解决超声领域“看病难、求医难”的难题。
▲远程超声机器人。
淮北万特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万小特”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展示了劈叉、弯腰、摊手等动作,引得众人连呼“可爱”。这一机器人设计用于电力营业厅提供客户接待、讲解、问答等服务,计划于2025年,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淮海路营业厅投入使用。
▲“万小特”人形机器人。
据报道,安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布局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6位,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关键零部件一整机一系统集成一示范应用”的产业体系。
自2018年以来,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是第七届。本届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活动架构为“4+6+15”,即由4场重大活动、6场项目对接活动、15场专项活动组成。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设立了2万平方米展区,亮相的多款机器人在2号馆展出。2号馆还包括序厅、大国制造展、主宾省展、国际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展、高端装备展、数字化转型展、传统产业专业升级展、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展、专场发布区。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智能装备展(3号馆)、数字经济展(4号馆)、国际机电展&外省制造展&矿山安全展(5号馆)、安徽塑博会(6号馆)、医疗设备展(7号馆)。
九派新闻记者柴归
【来源:九派新闻】
这款灵巧手虽然重量轻,但SMA驱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可是个挑战。得不断优化控制算法,确保每个自由度都能精准响应,这样灵巧手用起来才更可靠,应用场景也才能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