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了十几年,国产手机电池终于要彻底变了

随着咱们国内手机市场越来越卷,就像那些个吃流量饭长大的网红一样,你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有活。

整出了像是卫星通讯啊。

各种 AI 功能啊。

花里胡哨的镜头、背板设计啊。

你说这些东西有用吧,那肯定还是有用的。

…但不多。

记得今年年初,机哥跟大伙儿还唠过,前些年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但基本都是拿体积换的。

真要给影像模组之类,其他配置让路的时候。

结果没想到啊没想到。

你看今年这些新机。

即便是被徕卡四摄、两亿像素长焦,占据大部分内部空间的影像超大杯。

也能在机身三维、体重不进一步膨胀的情况下。

更别说不卷拍照的中端机。

搭载 6100mAh 电池的一加 Ace 3 Pro

好嘛,去年妥妥用一天,是夸你电池大续航好。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电池沉寂了那么多年,每年容量都只涨一点点。

电池怎么突然变猛了

「硅碳负极电池」

众所周知。

传统手机电池基本都是「石墨」负极材料,也就是碳。

所以现在电池厂商往负极材料里,多加了点容纳锂离子能力更强的「硅」材料。

也就成了「硅碳负极电池」。

那么这硅到底有多强?

也就是说。

以前 5000mAh 的电池,全换成硅材料的话,容量会直接变成……

充一次,用一周,你说这谁看了能不迷糊。

不过嘛,目前最大的硅碳负极电池也就 6100 mAh。

不做成 50000mAh,是它们不想吗?

问题出在,充电过程中,硅材料的膨胀系数贼高,甚至能达到 300% 多。

如果体积不变,一下子全给换成硅材料的话。

目前手机厂商,也只是在石墨的基础上,加了那么一点点硅进去。

负极含硅量,基本都在 5%~6% 左右。

即使是最先一批吃上硅碳负极电池的荣耀,刚刚发布的,搭载第三代青海湖电池的 Magic V3。

就算是只有 6% 的硅,也能让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过 20%。

落实到手机上。

就跟人的大脑只开发了 10% 一样,如果电池负极的硅含量,以后能提高到 20%,30%,甚至 50%……

10000 毫安的手机电池,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最让机哥感到惊喜的,是即使用上了超大容量的「硅碳负极电池」,充电速度现在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像是去年荣耀 Magic 5 那会儿,电池容量是大了。

「容量」和「快充」,曾经我莫得选择。

除了能量密度以外,硅碳负极电池还有个独特的天赋。

像是前段时间,去哈尔滨旅游的南方小土豆们。

冰雪大世界还没到呢。

而现在,你看这些手机厂商,因为用上了低温放电性能更好的硅碳负极电池。

动不动就要把手机放在零下几十 ℃ 的环境。

「硅碳负极电池」还真不是什么噱头,确实能实打实提升咱们用机体验的配置。

到这会儿,手机厂商基本都有了自家的硅碳负极电池。

电池容量也一个比一个大。

根据数码闲聊站爆料。

啧啧,这种级别的容量。

可以想象的是。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比什么AI爽多了

↘↘↘

关于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回复 (ˇ╮ˇ)不理你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30条评论

  1. 2017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我拿出苹果手机十几分钟嘎一声冻关机,拿备用华为mate拍两个多小时还有30%,和其他小伙伴一交流,只有苹果的冻关机,国产的都抗造